原标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甘肃28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每日甘肃网3月9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蕾)“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姓名和样貌,但我希望在未来你可以健康快乐,远离疾病,我们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今天上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血液科里造血干细胞采集仪器静静转动,志愿者龚文超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他即将为一位素不相识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这位来自敦煌28岁的小伙子,是2023年我省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我省第5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对于今天的捐献,他已经“等”了6年。
(相关资料图)
2017年5月20日,龚文超正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就读,在这个有爱的日子里他留下了生命的“种子”,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龚文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随着时间的流逝,龚文超毕业、工作……改变的是环境,帮助他人的一颗爱心不变。
2022年10月,龚文超接到中华骨髓分库工作人员初筛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在确认捐献意愿时,他非常坚定地告诉工作人员“肯定同意!”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这份坚定来源于对生命的热爱。他从入库伊始,就清楚地知道这份承诺,意味着一旦需要,就要义无反顾地捐献。
自初步配型成功以来,龚文超全力以赴做好身体的调整工作,奔赴这场生命之约。
3月9日下午1时许,随着机器的运转,一股股深红色的血液从龚文超的左肘抽出,经过血液分离机的作用后回输到身体。1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带着希望与祝福被护送前往受捐者所在医院,奔赴一个新的生命!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今治疗白血病等恶性难治性疾病最有效的临床技术,由于非血缘人群中配型相合率非常低,通常配型相合率仅有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截至2023年2月底,中华骨髓库有320万余名志愿者,实现捐献14762人。甘肃省分库志愿登记者已达4.5万余人,已有54位志愿捐献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志愿者龚文超为患者亲手写下祝福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杨芳胜为甘肃省第5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龚文超颁发“博爱金奖”和荣誉证书
(每日甘肃网)
相关新闻
中国甘肃网:甘肃省2023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兰州完成捐献
捐献者龚先生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中国甘肃网3月9日讯(本网记者 何星丑)3月9日上午,我省2023年首例造血干细胞在兰州完成捐献,成为我省第54例,全国第148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捐献的日子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龚先生说的最多的是“感谢”。他朴实地说,他要感谢帮助他实现捐献的所有人,感谢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感谢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采集医院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让需要帮助的人能看到生命的希望。他也感谢从未谋面的患者,感谢他顽强的与病魔抗争,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实现爱心承诺。
2022年10月,龚先生接到中华骨髓分库工作人员初筛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在确认捐献意愿时,他非常坚定的告诉工作人员“我肯定同意”。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这份坚定来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甘肃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杨芳胜为甘肃省第5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龚先生颁发“博爱金奖”和荣誉证书
“做力所能及之事,行小爱之举,让这人生之河增加生机和色彩。”龚先生说,这份坚定也源于他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详细了解。他从入库伊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已的郑重承诺,将意味着一旦需要,就要义无反顾的捐献。龚先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让他笃定自己可以做到。
龚先生由天津转入我省进行造干采集。入库登记和捐献地点不在同一省份等因素都不曾阻挡他奉献爱心的热情和决心,这得益于中华骨髓库全国联网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让数据多跑路,爱心更便捷,完成捐献的过程更加高效便利。
甘肃省红十字会相关工作者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今治疗白血病等恶性难治性疾病最有效的临床技术,由于非血缘人群中配型相合率非常低,通常配型相合率仅有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截至2023年2月底,中华骨髓库有320万余名志愿者,实现捐献14762人。甘肃省分库志愿登记者已达4.5万余人,已有54位志愿捐献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兰大二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曾鹏云呼吁,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红十字会公益活动中来,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捐献活动。一次充满善意的捐赠,可能对一个白血病患者或者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说就是一次新生。